第446章 意足我自足,放笔一戏空【为星晨帝舵主加更!】-《直播之工匠大师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大概是太热了吧?总感觉心情无法平静。

    他顺手把空调调低,随便拿了件衣服进去冲了个澡。

    出来时仍然有些心浮气躁,他深吸一口气,在桌上铺了张纸。

    从箱子里取出一个银花丝香炉,他点了一支檀香,深深地吸了一口。

    感觉整个人一下就清醒了。

    取出娄主任新寄过来的敦煌飞天的图,他仔细地看了两分钟后,沉思片刻,便提笔开始进行绘制。

    其实于画画,陆子安并没有太多的渴求。

    他更多的,是将画画与书法,作为静心的途径。

    在挥洒之中,让心宁静下来。

    而娄主任之所以在众多画师里,挑中陆子安作为敦煌壁画的匠师,也算是眼光毒辣。

    如今的华夏,许多画师都喜欢随波逐流,追赶时尚。

    什么流行就画什么,只求能提高价格,卖个好价钱。

    但是这样的画,充满匠气。

    匠气一词,可以说,这是对一个画家最负面的评语。

    但凡见过陆子安的画的人,对他的评价,往往都会提升几个层次。

    原因就是,陆子安的画,永远不会充盈着匠气。

    他画的人物,灵动而雅致。

    画的山水,充满了书卷气。

    匠气与书卷气的区别,不在笔法,而在于笔意。

    书法中对于“笔意”的重视,是从北宋开始的,所谓“宋人尚意”。

    米芾说:“意足我自足,放笔一戏空”。

    苏东坡则更进一步:“我书意造本无法,点画信手烦推求”,这种说法,便是把“笔意”放到了“笔法”之上。

    苏东坡更有言: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,取得意气所到。乃若画工,往往只取鞭策皮毛,糟枥刍秣,无一点俊发,看数尺许便倦。

    “士人画”之所以好,在于有“意气”。

    “画工画”为什么让人“看数尺许便倦”?

    原因是“无一点俊发”,也就是缺乏“笔意”。

    董其昌提出“南北宗”论,极力推举南宗画,也是从笔意出发。

    他认为一旦落入“画师魔界”,则“不复可救药矣”。

    陆子安绘画时,因为手腕极稳,心境平和,画出的画更加虚灵微妙、随机生发。

    而这八个字,正是南宗画笔意的精髓所在。

    如今他寄回敦煌的画,每一幅都被精心裱了起来,就挂在敦煌莫高窟的一个空洞窟内,供游人参观。

    有许多高校的学生自发组织前往欣赏,细细体会。

    去的人多了,也有人开始察觉到了异常。

    于是有一众前往参观的艺术生就被几名记者堵住了,问他们可有所得。

    当时那个视频,沈曼歌还给陆子安看过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