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五节 水力工业革命(1)-《宋耻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水力机器除了用在纺纱上,广泛运用在磨面、纺麻等大宗商品生产上。在缫丝工业上,也出现了应用,但质量还无法比得上人工,断丝比较多。不过缫丝行业拥有最雄厚的资金,同时又是一个人力最为紧缺的部门,相信用不了多久,水力缫丝机器就会变得实用。

    水力机器广泛在四川盆地,东南沿海,长江两岸,两湖平原,汉江平原,江南东西,将南宋朝廷的经济水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财政水平进一步提升,已经达到了三亿贯。大小城市快速扩张,上海这种百万级的城市虽然极少,但三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,涌现出了五十多座,苏州、湖州、常州都是三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,苏州人口更是高达六十万人,下一个百万大城市,很可能就是苏州。

    沿着长江,通州、真州、镇江、江宁、芜湖、江州、蕲州、武昌、黄州、鄂州、汉阳,这些沿江港口城市都是三十万人上下的商业、手工业大城市。但是一过汉阳军,就再也没有大城市,一直到四川,才开始有大批大城市出现。但这些年发展也慢了下来,四川人口大量向外迁出。这个人口最密集的地区,很难享受到大航海的红利,长江水道之利,也只能粘上一点。

    四川盆地与两湖平原之间的山区,是最穷的地方之一,既无法得到四川庞大的内部市场红利,又无法享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红利,这里的百姓给各方势力当兵为生。

    城市的发展,让城市里出现了一群新兴阶层,主要是工商业资本阶层。跟欧洲的城市市民阶层不同,中国的城市阶层,对权贵的反抗动机很低。法国人正在进行规模宏大的城市公社运动,国王支持他们跟各地的贵族斗争,给他们颁发大量公社特许状。但中国城市的自治倾向很低,城市阶层依然跟乡土阶层拥有剪不断的联系。哪怕是城里的大豪商,也要回乡祭祖。也需要给那些穿着补丁的同族长辈磕头。

    很多发了财的富商,临退休返乡的时候,一定会大兴土木。衣锦还乡这种文化,真的是城市文化最大的敌人。不光是普通城市如此,海商都是如此。一个海商往往四十岁左右就下不了海了,不管多大的海商,都是把资产清空,转行做保险商或者供应商,同时大兴土木。

    普通市民也是如此,很多人一家人进城了,依然会给乡下的亲族汇款。来自城市汇款,是乡村现金流入的主要构成。

    虽说跟西方相比,中国的城市跟乡村结合的更加紧密,可依然有独有的组织。没有形成欧洲城市那种城市公社,但各行各业还是有行会的。行会作为商业组织,让商人群体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,可斗争性还是不足,充其量发动一个罢市。大规模的城市商人、雇工等市民群体团结起来,跟官府斗的情况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