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章 西岐班底(求订阅!)-《诸天我为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四大诸侯之间的关系,属于既联合又竞争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    东夷被灭,大商无后顾之忧,东鲁被逼改制,深思熟虑之后,姬昌知道西岐现在不变,将来北原南疆齐动,还是要变,与其落后与人,更加被动,不如当机立断,抢占先机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相比起东鲁的强硬,全靠姜桓楚姜文焕两父子的威望和军中兵力镇压,姬昌的手段就怀柔了许多。

    他先向奴隶主、小贵族和平民传播文化知识,要知道这个年代,知识只掌握在最小一部分人手中,即便是奴隶主和小贵族,也基本是不识字的,更别提平民了,姬昌让伯邑考开办学堂,传授文化,此举得到了空前拥戴,再解放奴隶。

    这其实属于转移注意力,实际上矛盾依旧存在,只是等奴隶成军,日夜操练,军力大盛后,那些反应过来的奴隶主贵族想要反悔,也来不及了。

    而现在趁着王师进军,反扑立刻开始,散宜生出口后,又有数位臣子予以附和。

    要知道在场的都是西岐的绝对高层,这已经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反对势力。

    “此言差矣,开弓没有回头箭,改革关头勇者胜,这是东鲁姜文焕所言,那鲁莽的小子尚知此理,大夫又何出此言,大战之前,自断一臂?”

    不过有反对,自然也有支持,姬昌的儿子们不方便出面,太颠颤悠悠地上前一步道。

    他也是文王四友之一,伯邑考身为世子,名义上由他开设的学堂,实则主要传授知识的,都是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者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太颠是坚定的变法拥护者,因为他并非西岐人,是慕文王“善养老”而归向的贤士,德高望重,得西岐子民尊敬。

    不仅是太颠,还有一位白袍的中年男子闳夭(hóng    yāo),也站在支持变法的一边,正是文王四友的最后一位,武王伐纣时,执剑以卫,是为亲卫首领。

    南宫适掌兵权,散宜生擅政务,太颠管教育,闳夭为内侍之首,如此四人,正是西岐班底。

    可南宫适一死,四方崩塌一角,大军压境,两派臣子又开始争吵。

    西岐的天,要变了吗?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