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车中棺材-《奇门阴师》
第(2/3)页
所谓:
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”
从古至今,民间一直在沿用老祖宗传下来的丧葬制度,
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,一些习俗在大城市中已经很难再见了,但部分乡村还在一直传承这些制度。
其中我们常见的棺材下葬便是丧葬制度的一种形式,在有人去世之后,
故去之人的家人常常会大操大办,葬礼之后便会把装有亲人遗体的棺材埋葬到墓地里。
下葬用的棺材取材不同,有用楠木的,
也有用普通的柏木与松木的,但无论是何种木料,棺材的形状都大同小异,
基本上都是一头高一头矮,一头大一头小的。
下葬的棺材究竟为何是这种设计?这其中有什么说道?
其实,棺木的构造整体区别是不大的,从古至今一直遵循着一种打造规律,
要么是以“七”作为结尾,要么就是以“三”作为结尾。
简单来说,就是没有人会根据死者的身高与体重来定制棺材的具体尺寸,下葬的棺木是不分大小号的。
在影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,存放在义庄中的棺木,基本上都是同样的大小,
除了取材与外观上装饰的部分细节不同外,从棺身到棺木都是一样的定制模板。
而棺木取材与外观装饰上的不同,则能反映出墓主人一定的身份信息,
譬如,一般的棺材都是黑色,但如果有红色的棺材,那就说明墓主人已经活过了80岁,这是一场喜丧。
除了黑色棺木外,最常见的当属白色的棺木,白棺就是没有上漆,
直接将木材裸露在外面,那一般这种棺材都是给穷苦人家准备的。
穷苦人家的老百姓大部分连棺材都买不起的,更别提那种上了漆的高质量棺木,他们是承担不了的。
除此外,棺木的取材也是如此,一般富贵人家都会定制楠木棺材,
而金丝楠木则是棺材中最贵的一种,穷苦人家都是选用最便宜的木材,大多是柏木。
部分棺材上会刻有字体“寿”或者是“福”,字样的不同通常用来区分男女,
男性会在棺材上刻有“寿”字,女性则会刻有“福”字。
当然,这只是部分地区的习俗,并不是统一的思想观念,
有的地区还会将福寿两个字都刻在棺木上,以示福寿双全。
在结构上呢,棺材是由4个部分构成的,分别是“盖”、“底”、“墙”,以及“回”,
根据字面意义来看,是比较好理解的。
“盖”就是指的棺材的盖板,“底”则是棺材的底板,
而“墙”则是棺材左右两边较长的木板,最后这个“回”,即是指得头和脚两边对应的木板。
在这4部分结构中,“回”有着不同的意义,其本身象征着“门”,即是亡灵通往人间的渠道,
故去之人是以此为渠道返回家中看望亲人的。
棺木的结构从古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,
包括一一头高一头矮,一头大一头小,这都是有原因和说法的。
一头大一头小,是因为棺木在取材时通常选用的是一整根木头,
无论是柏木还是松木,其整根的形状,就是一头大一头小,即根粗干细。
再有就是,人的肩膀通常是要比双腿更宽一些的,一头大一头小则是考虑到了尸身头重脚轻而做的设计。
最早时,百姓在定制棺材时,手法是比较粗糙的,没有所谓的“盖”与“底”,
也就是拿一整根树干然后将芯掏空,最后将尸身放进去。
树的根部是粗的,人的上身也是最宽的,将尸身从粗的这部分,
以从脚到头的顺序送进去,这样一来就能避免棺材宽度不够而将尸身卡住。
这就是最原始的棺材的形状与打造方法,后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时代的发展,
棺材在取材以及上漆上会有不同的变化,但构造基本是没变的。
除此外,棺材一头高一头矮的这种设计,则是随着制度的流传而进行的改变,
一般放置头的那一部分都是比较高的,而脚下的位置则是故意设计的矮了一些。
这其中寓意的是对逝去之人的尊重,尸身放进去头会向上扬,
不仅更美观一些,也代表着人生前逝后都被肯定的意思。
第(2/3)页